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598|回复: 3

嵩山迎春花和大禹的传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8 23: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嵩山迎春花和大禹的传说
            早春的二月,百花还沉迷于深深的睡梦之中,迎春花坚守着自己那份诚心的责任像天使般来到人间开放出青春的朝气,释放出自由和朴素与坚信。“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我喜欢有意这样描写的句子,阳春与阳光、空气、河流一样对人类都是从来没有索取而为有的是无私的奉献!
        东风有意送春回,百花丛中首显黄。金色腰带推春暖,高贵低卑又何妨。,迎春花有着菊花那种傲霜斗寒,凌雪竟放的刚强性格,更具有争春不骄谦逊的高贵品质,既是在贫瘠的山岩、萋萋草地、矮矮的墙头都会留下纤枝飞扬的身影。
        嵩山虎头峰和万岁峰中间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沟,沟口有两块磨盘大石头,石头上各有一个圆坑,形状极似马蹄,当地群众把这两个坑称做“马蹄坑”,把这两块石头称做“马蹄石”,据说这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马蹄印。   相传大禹骑的马是神马,它力气很大,跑得快,能翻山过河,大禹靠它渡过了许多难关。神马的耳朵还非常灵敏,能辨别风声的大小,会预测气候的变化。每当快起大风时,它便停蹄不走,张着嘴,望着主人,“咴,咴,咴”,大叫三声。  迎春花Jasminum nudiflorum
据说大禹治水是先治外地的洪水,而把家乡嵩山一带放在了最后。大禹在治理完家乡颍河的洪水后,正准备在家休息一段时间,一则从感情上弥补一下妻子涂山姚,二则也好教育教育小夏启。谁知大禹刚刚在家待了三天,就有消息传来说嵩山北麓的黄河又开始泛滥,荥泽大浪滔天,洪水四溢,如果决口后果不堪设想。   
大禹就和涂山姚再一次告别,涂山姚看着大禹心急火燎的样子,又是心疼又是气恼地说:“哎,你真是麦秸火脾气,说走就走,嵩山这么大,难道你能插翅膀飞过去?”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大禹心想:是啊,如果能一下子飞过嵩山,就可以节省好多时间。   
     大禹摸了摸神马的头说:“你能驮我飞到嵩山北麓吗?”谁知神马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这下大禹高兴坏了。于是,大禹就骑着马走出了家门。   
        大禹想先看看荥泽的水势,就来到了草岭坡下,正准备驱马飞过嵩山,谁知神马停步不前,“咴,咴,咴”叫了起来,一会儿便刮起了大风,逍遥谷里黄沙漫天,迷住了神马的眼睛,大禹只得勒转马头,退了回来。风停之后,大禹又骑上神马准备一跃而过嵩山,谁知神马又停下来,“咴,咴,咴”叫了起来,大禹一看西天浓雾滚滚,浓雾一下子就把少室山裹了个严严实实,一会儿太室山也大雾弥漫,使神马看不清东西南北,大禹只好耐住性了,掉头而回。  迎春花等了好长时间,大雾终于散去。俗话说,事不过三。大禹拍了拍马头说:“加一把劲,这次一定要飞过去!”神马明白主人的意思,点了点头,仔细瞅了瞅地势,发现虎头峰和万岁峰中间山沟沟口有两块巨石,立刻昂起脖子,前蹄便踏了上去,大禹也屏息敛气,紧紧抓住马缰绳,然后神马前蹄踏着巨石,后蹄一蹬,纵身腾空而起,用尽全身力气,飞过了嵩山,平安落到了嵩山北麓。   
        因为神马使劲太大,一对前蹄在巨石上蹬出了两个马蹄窝,后来群众就把这两块石头叫做马蹄石,把这条山沟称做“马蹄沟”。迎春花   
很早很早以前,地上一片洪水,庄稼淹了,房子塌了,老百姓只好聚在山顶上。天地间整天混混沌沌,连春秋四季也分不清。   那时候的帝王叫舜,舜叫大臣鲧带领人们治水,治了几年,水越来越大。鲧死了,他的儿子禹又挑起了治水的重担。  迎春花。
     禹带领人们察找水路的时候,在涂山遇到了一位姑娘,这姑娘给他们烧水做饭,帮他们指点水源。大禹感激这个姑娘,这姑娘也很喜欢禹,两人就成亲了。禹因为忙着治水,他们相聚了几天就分手了。临走时,姑娘把禹送了一程又一程。当来到一座山岭上时,禹就对她说:“送到什么时候也得分别啊!我不治好水是不会回头的。”姑娘两眼呤泪看着禹说:“你走吧,我就站在这里,要一直看到你治平洪水,回到我的身边。”大禹临别,把束腰的荆藤解下来,递给姑娘。姑娘摸着那条荆藤腰带,说:“去吧,我就站在这里等,一直等到荆藤开花,洪水停流,人们安居乐业时,我们再团聚。”   
      大禹离别姑娘就带领人人踏遍九州,开挖河道。几年以后,江河疏通,洪水归海,庄稼出土,杨柳发芽了,人民终于安居了。大禹高高兴兴连夜赶回来找心爱的姑娘。他远远看见姑娘手中举着那束荆藤,正立在那高山上等他,可是,当他到眼前一看,原来那姑娘早已变成石像了。   
        原来,自大禹走后,姑娘就每天立在这山岭上张望。不管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从来没走开。后来,草锥子穿透她的双脚,草籽儿在她身上发了芽,生了根,她还是手举荆藤张望。天长日久,姑娘就变成了一座石像,她的手和荆藤长在一起了,她的血浸着荆藤。不知过了多久,荆藤竟然变水青、变嫩,发出了新的枝条。禹上前呼唤着心爱的姑娘,泪水落大石像上,霎时间那荆藤竟开出了一朵朵金黄的小花儿。            荆藤开花了,洪水消除了。大禹为了纪念姑娘的心意,就给这荆藤花儿起个名叫“迎春花”。
              观花要赏神,迎春花的可贵精神——就是去华求实和勇为争先。
                           宋韩琦《中书东厅迎春》:
                              覆阑纤弱绿条长,
                              带雪冲寒折嫩黄,
                             迎得春来非自足,
                            百花千卉共芬芳。
                           清赵执信《嘲迎春花》:
                           黄金偷色未分明,
                            梅傲清香菊让荣。
                            依旧春寒苦憔悴,
                            向风却是最先迎。
                       清刘灏《广群芳谱》:
                          金英翠萼带春寒,
                          黄色花中有几般。
                         凭君语向游人道,
                         莫作蔓菁花眼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7 17: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7 17: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9 21: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20 06:29 , Processed in 0.0273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