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17|回复: 1

凭吊中山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9 12: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年10月10日是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周年纪念日,临近纪念日的特殊日子里,在国庆节长假期间,10月4日下午,我随旅游团专程来到这个地方,拜谒中山先生,寄托自己的哀思。

到南京参观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后,带着悲愤心情,车子向中山陵所在的金陵山驶去。导游说,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南京市也许是中山先生倡导绿化的缘故,到处是绿地,森林覆盖率很高。穿过喧闹的市区,车子来到中山陵所在的景区。中山陵景区就建在几座小山上,长期的绿化使得这里到处密生树木。好多树木估计都有50年以上的树龄,加上是下午五点多钟的光景,景区小道上的光线已经显得昏暗了。车子沿着盘山公路,忽高忽低,绕过不知多少个弯子,终于到达了中山陵景区的一个停车场。导游催促游客赶快下车,不然中山陵要下班了。于是大家急忙步行,往中山陵景区前进。走过了一公里左右的林荫小道,到了中山陵大门的牌坊前。这里是一片半月形的广场,周围种植着松柏和梧桐树,树木很粗大,有好多年的树龄了。在下面行走,阴森森的,有一种威压,游客不由得肃然起敬,让人感到一种庄严肃穆。

太阳西斜,光线开始变暗。半月形广场游客来来往往,据当地工作人员讲,因为临近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周年纪念日,游客数目比起往年翻了还几倍。广场正南有一座八角形石台,台上有一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是中山陵纪念性装饰之一。从简介里知道,此鼎铸于1933年秋,由广州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和戴季陶捐赠。鼎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校训。鼎内竖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

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楹三阙门的冲天式石牌坊。牌坊的琉璃瓦是深蓝色的,与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党旗主色调一致。坊额正中有金光闪闪的“博爱”两字,是中山先生的手迹,原出自唐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据说中山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回顾中山先生一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

由博爱坊向前走,是一段长一华里左右,宽数十米的墓道,墓道尽头是平台广场,平台广场上面才是陵墓主区。墓道两边的雪松、桧柏、银杏、红枫高大挺拔,大都是合抱之木,两两相对,代替了古代惯用的石人石兽,象征着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整个陵墓平面为“木铎”形。铎,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大铃铛。铎的声音洪亮,而且传得很远,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喻义。陵墓选用这样一个图式,让人不禁想起孙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名言,其用意也正在警示后人。沿平台广场上去,正对面是一座宏伟的三拱门,这是陵区的正式开端。三拱门中门横额上是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这是孙先生毕生奋斗的理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

可惜的是,走到“天下无公”牌坊,陵区准时下班,给乘兴而来的我留下一串无尽的遗憾,真是游陵不值,只好望牌坊兴叹一阵子。好在牌坊下面的大门是镂空的,透过镂孔,我举起相机,拉近镜头,照了几张碑亭的照片。可以看见碑亭正中的巨碑上,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镏金颜体大字。据说,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分别撰写铭文、墓志铭等,可花了两年时间也没写出来。大家都认为中山先生的思想功绩是文字所无法概括的,于是索性不写铭文,改用现在的形式。

为了体现孙先生的崇高伟大,中山陵沿用了古代依山为陵的惯例,将墓室筑于海拔约160米的全陵最高处。此外,整个陵区的建筑植被讲求中轴对称,更给人以法度庄严之感。顺坡而上,依次有陵门、碑亭、祭堂和祭堂后的墓室等建筑。

中山陵的墓址是孙先生生前选定的。这里视野开阔,气象雄伟,的确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据说,早在1912年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之职,4月初的一天,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中山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中山先生在南京停留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中山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远道而来却没能步入墓室,一睹中山先生风范,于是在“天下为公”牌坊前的平台广场上驻足悼念中山先生,扼腕景区,浮想联翩。环顾四周,中山陵前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气象壮丽。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仰止亭、中山书院等纪念性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不仅寄托了海内外捐赠者对孙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缅怀之情,而且都是建筑名家的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因为时间不允许,不能一一观瞻,是此行中的缺憾。走出陵区,天色很晚了,景区和路边亮起了灯光。因为没有进入到主陵区,一些人一路上惋惜着回到旅行车上。回来家后,我百度了好多中山陵资料,算是弥补一下吧。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转眼间过去了一个世纪,一个世纪里,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从政治到人的灵魂,从经济到民族复兴,这些变化也许正是中山先生所希望看到的。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奋斗,屡败屡战,不屈不挠,最终在他的影响下,各方力量联合起来一举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国政权,从此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各方势力都承认,是中山先生建立了伟大的功勋,也赢得了中外进步人士的广泛拥戴和颂扬。后来虽然国共两党几次交恶,但是国家是在前进的,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改造民魂的任务由中国共产党来完成了。时至今日,辛亥革命过去一百周年了,回望那段历史,我们更意识到那场革命的伟大,是辛亥革命启迪了国人的觉醒,是辛亥革命把一个古老的国度推到了世界民主潮流里。

想到这里,我越发感到这次中山陵之行的非凡意义了。在全国乃至世界纪念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周年的日子里,能到中山陵景区实地纪念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山先生,尽管存在缺憾,也是我最大的满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6 09: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24 17:20 , Processed in 0.03547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