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516|回复: 4

端午节来历:源于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7 19: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话嵩山 于 2016-6-11 11:13 编辑

端午节来历:源于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各种习俗与屈原没有任何关系


         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华三大节日,尤其端午节的民间习俗最多。那么,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大多数人都认为是为了纪念“中华诗祖”屈原,但笔者通过多方考察和考证,得出的结论是端午节的各种习俗与屈原没有任何关系,端午节源于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与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系列的习俗活动均是出自华夏古人对太阳的崇拜,继而辐射和覆盖中华大地以及流传到东亚、东南亚地区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节日。
端午节本是天中节源起夏至

            “端午”二字顾名思义,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午为太阳正中或居中,天之中心,即后来所谓的子午线,故称“端午节”为“天中节”。故而端午节即为“天中节”。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就提到“五月五日天中节”明代的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也有“端午为天中节”的记载。其实从史籍上看,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另外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阳、端五、天中等。上古以“夏至”(坤日)与“冬至”(乾日),为一年重大季节变化的两大节日。
         早在西周初期,周公姬旦认为上古时期三皇五帝居住的“中央之国”,可统领天下。为实现这一理想,就在夏至当日到嵩山脚下的登封告成,立竿见影“测土深、正日景、求地中、验四时”不仅测出天地之中,而且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把影子最短的一天定为夏至,影子最长的一天定为冬至,取影子中间数定为春分和秋分,一年四季或四时就这样诞生了。至今在告成测影台(无影台)还保存完好,每逢夏至,许多游人在此观看无影台天象奇观。是端午节在夏至前后,古人认为,夏至过后,太阳居中,天气暴热,易生百邪致病,如中暑、痢疾等。为保障平安度过赤热炎炎的夏季,在端午节当天自古又有避恶之俗,故而有了祈福保平安的各种习俗。
端午节也称“浴兰节”

         端午节这天是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据《礼记》载,端午源于上古的蓄兰沐浴。发源于嵩山的河流除了颍河外,还有在先秦时期最有名的溱河和洧河。《诗经·溱洧》就描写了浴兰节的盛况。这首诗大意是:每年端午节时,人们在祭祀上苍,焚香草庇除灾邪的同时,男女老幼齐聚长满兰草和勺药的溱洧河畔,共同沐浴着晶莹清澈的河水,洗去晦气,换来健康,与此同时,也给少男少女们互诉衷肠提供了自由的场所,他(她)们结伴在溱洧河水中嬉戏,如有意中之人,小伙子手捧兰草,赠与姑娘以表爱慕之情,姑娘以芍药回赠如意郎君,那场景,可谓是一幅青年男女纯真无邪、美轮美奂的爱情图画。浴兰节在民间不知何时消失了,但时至今日,嵩山一带仍然保持着端午节当天日出前,到河里洗脸,洗脚,擦身子的习俗,并流传着“五月端午河里洗脸,保证一年不害眼”;“端午河水灵,洗洗不害病”的民谣。
端午节各种习俗均有出处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但还认为在当天日出前万物皆有灵性。端午节是以嵩山地区所有节日中民间习俗种类最多的一个节日,当天早上首先要给12岁以下的儿童带到小河边一块洗脸、洗手脚,然后给儿童带香囊、五色绳,雄黄酒摸九窍等,大门上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等,到野外竞采可治百病的杂药,如车前子、地丁等,也叫“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这些都在日出前完成,吃早饭时要喝雄黄酒、吃粽子,饭后去参加祈福或登山和文艺活动等,农民一般下地劳动山上采药者居多。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华夏民族对龙的崇拜,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是为了压邪。五色绳,也叫长命缕、续命缕,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或水道眼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这也就是近年流行国际之间所谓“中国结”的起源。
         戴香包又叫香袋、香囊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在嵩山地区也叫蓼草布袋。传说是为了纪念商汤革命时期高士卞随、务光,拒绝杀戮,五月五日跳进长满蓼草的颍水自缢的悲壮行为。蓼草与丁香相近,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化瘀止血等功效。佩在胸前,香气扑鼻,成为驱邪的灵符。
          所有种种习俗不外乎求平安、禳解灾异,这些都与屈原无关,要说有关系的化,就是屈原在五月五日这天跳汨罗江死了,后来历代文人为怀念这位以《离骚》而享誉后世的伟大诗人,年年于端午节这天举办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人们就误以为端午源于屈子,由于《离骚》是诗人的代表,故而有了“文人骚客”一词。(王剑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8 08: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学习了!祝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8 14: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1 11: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2 07: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20 04:41 , Processed in 0.03175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