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35|回复: 2

嵩山夷齐故里揭碑仪式在大金店镇举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6 13: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0]夷齐故里在嵩山  道德精神此有源

[size=+0]嵩山夷齐故里揭碑仪式在大金店镇举行



[size=+0]      夷齐精神是道儒思想的标本,道德精神流传千古的楷模。11[size=+0]月[size=+0]5[size=+0]日,嵩山夷齐故里揭碑仪式在登封大金店镇古孤竹国遗址安庙村举行,来自全国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size=+0]      伯夷、叔齐是商末周初孤竹国君二子,距今已有3120多年历史。这兄弟两个的事迹主要包括逊让国位、叩马谏伐、耻食周粟、首阳采薇四个部分。其事迹悲壮之极,感化后世数千年,其精神涵盖华夏民族之八德,是道学和儒家思想之代表,几乎包揽了华夏民族的道义气节和中华传统美德的全部内容。孔子称古之贤人,荀子评价:“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大众称为和合二仙。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赞誉夷齐精神的诗词文章不计其数。孟子对伯夷、叔齐道德精神的评价:“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那么,伯夷、叔齐出生地的孤竹国究竟在何处?成为扑朔迷离的千古之谜。嵩山文化研究会的学者通过3年时间野外实地考察和走访,查阅大量的历史典籍,行程近万里,基本还原了历史真相,得出的结论是:伯夷、叔齐的出生地和孤竹国的所在地就在中原地区的嵩山脚下——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安庙村,这个村原名为孤竹坡,即古孤竹国遗址。



[size=+0]      嵩山文化研究会的学者们拿出八大依据,证明夷齐故里在安庙村。一是明代万历年间丁应泰“古孤竹国”是最好的实物证据。此碑原在登封市大金店镇安庙村207国道旁,1985年5月,扩建207国道时,挖出了“古孤竹国碑”,同时曾出土大量的夏商时期的古陶器,及古铜钱币。为加强保护,当时的登封县文物保管所将此碑运往嵩阳书院镶嵌在西碑廊墙壁上,这块碑距今已有420多年的历史。二是登封市大金店镇安庙村自古就叫孤竹国(坡),据明万历年间《嵩山志》、《嵩书》、和清康熙、乾隆年间刻印的《说嵩》、《登封县志》记载:“旧志曰孤竹城在太室山西南三十里,颍水穿城址而流……明洪武和万历年间,登封金店一里、二里、三里。旧志:在县南二十五里,附有小金店、孤竹坡、海鹰、磴槽、书堂……”这里所说的“孤竹坡”即现在的登封市大金店镇安庙村。记者通过走访安庙村80岁以上的老人,都说这个村过去人老几辈就叫孤竹坡,现在村东的山岭他们仍叫它“胡坡岭”,即“孤坡岭”和“孤竹坡”。这个村是在清同治年间,归并登封为十里,因为姓安的在村北建了牛王庙,并在此守庙,才改村名“孤竹坡”为“安庙”。三是对照史书记载孤竹坡(国)与嵩山脚下的孤竹坡完全吻合。伯夷、叔齐的事迹在《论语》、《孟子》、《列子》、《庄子》、《韩非子》等书中均有记载。



[size=+0]     四是民间传说更是有力的依据。在孤竹坡(国)村(今登封市大金店镇安庙村)北,即颍河北岸就是大金店和小金店,现在是两个镇。据这里的老人讲,大金店和小金店过去叫“大君贤”和“小君贤”,即指孤竹国君传位长子伯夷和三子叔齐住所,两个人都不愿当孤竹国君主,先后推让而走,后来称他俩为“二大贤”。人们把弟兄两个出走或住过的地方就叫“大君贤”和“小君贤”了。位于大金店镇中心的南岳庙不知始建于何时,金代曾重修,其中最早供奉的神就是伯夷,现在这里还流传着,南寨、南城子出过二大贤,弟兄两个让江山的故事。大金店镇北是少室山,少室山有一山峰叫挡阳山,少室山再向北就是首阳山,山下有伯夷、叔齐墓。在少室山东的太室山上有“二仙洞”,又名嵩阳洞天,据《嵩山志》载,这里是伯夷、叔齐当年修行和隐居的地方。如今在大金店镇及嵩山地区方圆数百里民间还传唱着“昔日里有个二大贤”的唱段。唱腔有豫剧、曲剧、河洛大鼓、信天游等。五是“孤竹”的名字由来与嵩山地区“竹地”有关。六是伯夷、叔齐道德精神以中原为主遍布中国。七是中岳嵩山是产生夷齐精神的地方。由于嵩山一带不仅是上古华夏民族政治、文化、经济发展中心,一般来说,文明程度越高经济越发达,经济越发达思想就越活跃,思想越活跃就对规范人之行为,道德水准和社会秩序就要求越高。故而才诞生和孕育了许由、卞随、务光、伯夷、叔齐等这样的高士以及道德品质极高的帝王。为此嵩山一带成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的滋生地和源头。当代史学大家李学勤同志《试论孤竹》一文中也提到孤竹国君和辅佐国君的人,来自中原或华夏民众。八是孤竹国君姓墨胎氏曾是大禹治水的导师,孤竹国是夏朝初期所封的一个诸侯国,禹都阳城(今登封市告成镇)与孤竹国相近自在情理之中。

     夷齐故里碑为南阳花岗岩玉石,高7米,宽2米,厚0.7米,是由嵩山文化研究会、登封市志办、大金店镇人民政府、安庙同乡会共同刻立,登封市首任市长傅文灿题写碑名,嵩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剑松撰写碑文,河南省书协会员孙洪欣书。在揭碑仪式的同时,成立了“嵩山夷齐文化学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6 19:48: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言极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7 09: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20 04:46 , Processed in 0.02971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