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76|回复: 3

中國文字起源博物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0 10:28: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流传极广,日本韩國,东南亚!亚东文化圈中占据重要地位。当今全世界都在探究中国文字起源,到底起源何代何地众说纷纷!
       甲骨文众多文字学家认为是商代时候的,可作为人类交流与传承的符号,应该在夏代甚至更早就有了!因为新石器时代之后人类己径有了相当的文明体现,伴隨而来的有火的应用,制陶技术,定居等等!
      清代末期学者才发现并确认了甲骨文,以前只是流传用传说仓吉造字。但一直未曾有确切标本与真凭实据!在下一直探索,研究并在洛阳,颍河,嵩山,附近区域考查,取得重大发现,汉字起源证据和标本。并成立了,中國文字起源博物馆!样本不太多,欢迎全国的专家学者,来参观,指导,交流,一起为中國文明的起源研究作出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1 09: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5 20:18: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约旦也发现类似岩画,这说明最早人类文明起源都记载在石头上,中國的专家说天然形成!荒唐,中國的当今专家都是些什么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20:06: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起源于伏羲八卦,伏羲八卦又源于“河图”、 “洛书”。到了宋代,大理学大家朱熹在其易学著作《周易本义》中,第一次把“河图”、 “洛书”单列出来,并将其图置于卷首,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后世多数学者认为朱熹之“河图”、“洛书”源出于宋代道士陈抟,朱熹是演绎陈抟之说而成。朱熹对“河图”、 “洛书”的发展过程有一个简单的交代,说:“图书之象自汉孔安国、刘欣、魏关朗子,明有宋康节先生,邵雍尧夫,皆谓如此,至刘牧始两易其名,而诸家因之,故今复之,悉从其旧。” [1]朱熹如是说,但到了清代,学者黄宗羲、胡渭等对宋儒“河图”、“洛书”说均提出反对意见。此后,“河图”、“洛书”就成了学术界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千载难解之谜。 一、 “河图”、“洛书”觅迹 “河图”、“洛书”最初的形状是什么样子?随着世纪的流转,今天人们已经难以寻觅其真相了,但从一些史籍残留记载看,它的慧根是很古远的。在人类初始时期,圣人依据自然物象的一些特征,模仿刻在龟背和兽骨上,以作为经验对人们的生存起到一种警示作用。因为它是经验所积聚,所以往往比较灵验,一定程度上能使人们逢凶化吉,后来逐渐被人们视为神灵祥瑞之物。我们从已出土的商代大量的甲骨文多刻在龟背和兽骨之上,内容又多为占卜之辞可以得到印证。中国远祖先民对龟和龙都很崇拜,在流传下来的远古神话和先秦典籍中,多见记载。如《庄子·逍遥游》就写到:“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这里的“冥灵”多数学者都认为是指神龟。在《庄子》一书中不止一次提到神龟,而且也多和长寿、吉祥有关。神龟和龙马以及蛇、鹿、熊、罴、貔、貅、貙、虎,还有一些飞鸟,如燕子等,可能都是早期不同部落先民的图腾崇拜,是不同部落民族的徽标。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五帝本纪》中有一段记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猿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这是中国历史上炎帝和黄帝在阪泉开展争夺中原的一场大战,战争打得很激烈也很残酷,《新书·益壤》称当时的战场是“流血漂杵”,虽有夸大之处,但可以说明当时这场战争进行的确实很激烈。在这场战争中,黄帝居然能驱使熊、罴等猛兽参加战斗,为这次战争增添了神奇的色彩。这些猛兽实际就是当时一些部落的图腾崇拜,不同的部落以各自鲜明的族标跟随着黄帝参加战斗。阪泉之战以黄帝的胜利而告终,它导致了炎、黄两大部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由此而正式形成,并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成分。而黄帝族则是以龙为族标的部落。所以,后来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阪泉之战”的神话实际是对当时炎、黄两个部落大战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20 04:49 , Processed in 0.02446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