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30|回复: 1

让许由与箕山扬名世界的王道生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6 21: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晓燕
颍水河畔的箕山,同中岳嵩山共处登封市,虽然箕山山巅平坦似枕,石壁如剑,树林荫翳、芳草鲜美,溪水淙淙,非常秀美。但论其高度,不如嵩山巍峨;论其景观,与嵩山也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箕山因着上古高士许由的眷顾而仙名赫赫。千百年来,因不仕而历辞高位的许由,一直受到中国文人墨客的顶礼膜拜,并且引领了源远流长、蔚为壮观的中国隐士文化现象,有人曾赋诗曰:“代代君王尘与土,四千岁月敬许由。长歌当是真善美,山自青青水自流。”
今天,箕山和许由被世人熟知,并作为许姓始祖被天下许氏宗亲拜谒,王道生先生功不可没。
王道生,1953年12月生,大专文化、高级经济师,河南登封人。1973年参军入伍,1984年转业回到地方。先后担任过登封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办公室主任、中共东金店乡党委书记、登封市技术监督局局长等职。他是河南省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创始人、曾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任会长、《许氏文化》主编。曾主编《根在箕山》、《历代名人咏箕山许由诗集》、《许氏源流》、《许氏名人录》等书刊,对许由与许姓起源有专门精深的研究。
初识王道生先生,是在同事的办公室。夏天,他穿简单的衬衫、西裤,看上去有些腼腆和拘谨。谈及自己对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的成就和学者同仁的首肯赞誉,他只是笑笑,相当谦恭,直到问起对于许氏寻根文化的拓展规划,才引起了他的谈兴,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一是加大对海内外许氏宗亲的宣传,广泛联系海内外许氏宗亲和有识之士,进一步挖掘研究许由与许氏文化,弘扬许由精神,繁荣许氏文化事业,使更多的许氏宗亲认识和了解参与到许氏文化研究和祖地建设中来,把研究会的工作作为弘扬民族文化的事业不断推向高潮。二是广泛征集海内外许氏谱牒、会刊、照片等文献和文物资料,丰富许氏文化内涵,并供展示交流。三是通过进一步的学术研讨和宗亲联谊,吸引海内外许氏宗亲到祖地寻根谒祖、投资兴业。四是积极协助有关单位修复箕山许氏祖源的文物遗迹,美化箕山环境,并努力争取三至五年在登封筹建“世界许氏文化中心”,把许氏祖地登封箕山建成海内外许氏宗亲寻根谒祖的旅游胜地。
想象中,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人,应该是风风火火,一脸风霜雪雨的样子,因为,只有坚韧的体质和心智,才经得住现实和理想的打磨。而言谈举止中,王道生先生儒雅、书卷的气质,让我恍惚了理论学者和实际文化工作者的界限。对于外界的赞誉、认同,甚而“扛起许氏文化大旗第一人”的赞誉,以及那些或影影绰绰的嘲讽、质疑,或明明白白的攻击,王先生都甚少理会,他只是埋头苦干。他说姓氏文化,尤其是许由与许氏文化,需要有人去挖掘和探讨,需要有人给那些长眠于地下的先哲一个清晰的钩沉,而自己,宁愿去做那块引玉的砖。如今,已经退出基层领导岗位的王道生,已全身心投入到许氏文化的研究之中,且沉迷其中,乐此不疲。
风生水起:许氏文化研究缘起
1991年,河南登封东金店乡来了十几位台湾同胞,他们想去箕山祭拜许由。箕山,对时任该乡党委书记的王道生来说,并不陌生。他曾经数次带领干部群众到箕山上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也曾依稀记起有人说过箕山上有许由冢,而且还存有一座古庙。因为此次陪同台湾同胞,箕山和许由这两个名字第一次在王道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最初的印象,也许更多的只是对不远万里来箕山寻根的台湾同胞的由衷的感佩之情,抑或对许由和箕山一丝新鲜的好奇,他并不知道,这次的陪同,为他日后生活轨迹的改变埋下了伏笔。
基层领导工作繁杂而具体,可谓千头万绪,和许许多多乡镇领导一样,王道生在带领群众抓生产、促建设的繁忙工作中,渐渐淡忘了箕山和许由。直到1994年,正忙于组织春耕的王道生接到县里通知,说有电视台要到东金店乡采访,确切的说,不是采访,是拍摄,是“中国百家姓”电视剧组,因拍摄“许姓之源”,循迹来到了登封。王道生陪同剧组,在时隔四年后,再次登上了箕山。当时对许由冢所在地,并无定论,只是基于文献记载的分析,最早提及许由墓冢所在地的是太史公司马迁,他在《史记·伯夷列传》中说:“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其后,晋代的皇甫谧在《高士传·许由》中更进一步解释说:“许由殁,葬箕山之巅,亦名许由山,在阳城之南十余里。尧因就其墓,号曰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世世奉祀,至今不绝。”审视箕山之颠堙没于荒草丛中的明代石碑和风雨飘摇中的庙宇,回读司马迁的记述,“许由葬箕山”该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百家姓”剧组的“许姓之源”也据此在箕山成功拍摄。箕山和许由在沉寂了几千年之后,第一次通过现代媒体被形象直观的表达了出来,开始向世人展示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受此启发王道生即抓住机遇蕴酝成立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并得到登封市委、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的重视与支持。1995530日,河南省民政厅正式批复成立全省第一个单姓氏省级姓氏文化研究会——河南省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王道生被推举为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可以说,对箕山许由的两次寻访之路,让王道生开始真正触摸到了“文化”的脉搏,他的身份也第一次,由一个基层领导干部逐渐变成了一名真正的“文化干事”。
对于缘起,王道生先生曾在自己主编的《根在箕山》一书的后记中吐露了心迹:“我于19891996年在箕山所在地的登封市东金店乡任党委书记,上古高士、许氏始祖——许由4000多年前曾在箕山周围,颍河流域拓荒耕田,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留下了大量的文物遗迹和传说。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寻根热潮的涌动,以及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逐渐萌动了发掘本地人文资源,研究许由与许氏文化,为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服务的兴趣,这也算是我投身于许氏文化研究的缘起吧。”
为伊消得人憔悴:许氏文化研讨之路
从某种程度上说,王道生的许氏文化研究之路是从一个个未知开始的。为了提高姓氏文化知识水平,无论出差开会,抑或参观考察,他见书店就进,见有关姓氏类书籍就买。不停的阅读,不停的请教,就像书里的蠹虫,拼命咀嚼一些夹在发黄书籍中的字字句句。为了搜寻各种版本的姓氏书籍,他曾痴迷似地四处向人追问,那段日子,书被他如此挚爱着。谈起那段迷恋姓氏历史研究类书籍的青涩时光,王道生笑言,许由与许姓研究的开始,就像一本书的序,它诱发自己去寻找遗失的记忆。虽然离潜心铸大鼎的人文诉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博采众长后对许氏文化的探析,还是让学者和许氏宗亲对王道生刮目相看。然而他知道,仅仅当个研究者是不够的,组织开展有效地学术研讨活动,吸引海内外许氏来登封寻根问祖,才是提升许由与许氏文化内涵的关键一环,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十余年来,他带领“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紧紧抓住学术研讨工作不放松,先后组织举行过六次许由与许氏文化学术研讨活动。尤其是19999月,研究会为了把学术研讨活动引向深入,又与河南省社科院考古所联合在登封成功召开了“许由、许国与许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的召开为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0200120022008年研究会又以召开“中国许氏书画名家首届箕山笔会”、“新世纪箕山诗歌笔会”、“许由精神与许氏文化座谈会”、“全国许由文化研讨会”的形式,对许由与许氏文化又进行了更形象、更深入的研究。这期间,王道生与河南省社科院考古所的古史研究者李立新先生紧密合作,把文献中有关许由的记载搜罗殆尽,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许由研究论文,为许由的相关研究打下了根基。在“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中,王道生会长主要负责组织协调,李立新副会长主要负责学术研究,两人鼎立协作,相得益彰。多年来,研究会在许氏文化发展史上做出了三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贡献:一是弄清了上古高士——许由其人、其事、其精神及其对许氏家族家风的深远影响,许由也因此被河南史学界一致推定为“郑州十大历史名人”,位居黄帝之后。二是弄清了炎帝、许由、文叔三位重要历史人物之间的历史渊源关系,确立了许由在许氏家族中的开姓始祖地位,得出了天下许氏“祖乃许由,根在箕山”的结论,许氏家族历史因此向前推进了1100多年。三是基本理清了许氏家族从今登封箕山到今许昌鄢陵、叶县及国内和世界各地四千多年来的迁徙发展脉络,以及当今海内外许氏的分布状况。尤其是对闽、粤两省许氏先祖先后六次从许昌、汝南、固始等地入闽及播迁到东南亚各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源渊,有了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这个结论,丰满了许姓、许国的历史记载,成为许氏文化研究史上界碑式的事件。
然而,他对此仍不满足,因为全国还有好几座箕山,好几处许由故里、许由墓,这一现象令不少许氏宗亲感到很困惑。为进一步弄清这些问题,从而还历史一个真实,给许氏一个明白,王道生除了自己认真查找史料证据,还利用一切机会同一些姓氏研究专家探讨、商搉、论证,并还不顾艰辛亲奔赴山西、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河北、湖北,以及河南相关县市,对有关许由的历史文献、文物遗迹进行了一次有史以来最为广泛、深入的探访调查,从而更加客观地回答了许由文化研究中的几个核心问题。那就是:历史上确有许由其人,许由为许姓始祖,许由故里在今登封市,许由冢在登封箕山之巅。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学习探讨、研究,使王道生也由一个姓氏文化研究的门外汉,成为勇挑大梁的研究专家,受到国内外许氏宗亲的赞扬,被誉为“首举许氏文化大旗”的人。
辐射八方:许氏文化宣传之法
开展姓氏文化研究,宣传工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措施。十多年来,王道生对自己组织开展宣传工作的经验总结是:一是自办刊物、出版书报。研究会成立之初,即克服人员、经费的困难,创办了一份《许氏文化》报。4开、4版,每月一期,每期20005000份,邮寄发送到国内32个省、市、区,海外14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名许氏宗亲手中,止2005年底,共发行8430余万份(2006年起《许氏文化》报改为期刊形式出版发行,至今已发行83万余本)。同时,1998年还创办了全国第一个“许氏互联网站”。在坚持不懈地通过《许氏文化》报刊和“许氏互联网站”这两种形式宣传外,还主编出版了许由与许氏文化文集之一《根在箕山》、之二《历代名人咏箕山许由诗集》、之三《许氏源流》、《许氏名人录》、《研究会五周年纪念特刊》、《研究会十周年纪念特刊》等9本书刊,共计250多万字。二是积极利用社会媒体进行宣传。几年来,研究会先后协助中央电视台4套《天涯共此时》栏目、中国百家姓电视剧组、郑州电视台摄制了一部电视剧、二部电视片,分别在中央、省、市电视台播放。与此同时,还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环境报》、深圳《游遍天下》杂志、《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画报》、《寻根》杂志、《郑州日报》以及马来西亚《南洋商报》、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出版的“许氏宗亲恳亲特刊”等刊物上发表文章20余篇。三是积极利用有关会议进行宣传。几年来,研究会紧紧抓住每一次机会,坚持不懈地进行广泛宣传,无论是在泰国、台湾、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行的世界许氏宗亲第十、十二、十三届恳亲大会、世界昭伦(谈、谭、许、谢)宗亲第十一届恳亲大会、世界烈山五姓(吕、卢、高、许、纪)宗亲第八、九届、亚洲烈山五姓宗亲第十五、十六届恳亲大会上,还是在新、马、泰、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许氏宗亲会或国内有关的学术年会上,王道生会长都不适时机地进行宣传演讲、广泛赠送有关书报、刊资料。通过广泛宣传,许由是许姓始祖的研究结论,得到了海内外许氏宗亲的广泛认同,2000年新加坡举办世界许氏宗亲第十三届恳亲大会,许由第一次被供奉在了大会主席台上,受到了全世界许氏宗亲的朝拜。如今研究会出版的《许氏文化》已成为海内外许氏宗亲联络亲情的纽带和桥梁,了解祖地信息的平台,宣传许氏文化的载体、展示许氏文化的窗口和研究许氏文化的阵地……
这些成就还可以不断地累加,因为王道生的许氏文化宣传还在继续,他和研究许氏文化专家们的成果还在不断地付梓中。也正是这个原因,王道生入围了“河南民间十大家谱收藏者暨姓氏研究者”,同时还被有关单位评为“首届全国保护和发掘姓氏文化十大功勋人物”,学者给他的推荐理由是:自1995年以来,自筹资金数十万元,坚持许由以及许氏文化的学术研究工作。先后主编出版了《根在箕山》、《许氏源流》等书刊,基本理清了许氏家族四千多年来的播迁发展历史。成功组织了五次世界许氏宗亲登封箕山寻根祭祖活动。收藏有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及两岸三地等海内外许氏族(宗)谱和会刊80余种200余本。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许氏文化联谊之情
作为一个姓氏文化研究的民间社团组织,邀请专家研讨论证、联谊宗亲交友、出版报纸杂志,与其说风光无限,毋宁说荆棘丛生。“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从草创到初具规模,无论是组织学术研讨还是开展宗亲联谊,都不是一件轻松简单的事情,王道生也因此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是,既然认定了这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能够有益社会,那他就非做不可,并且一定要做好。虽然深知自己不是一个能够一呼百应的人,但是他相信,凭着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退缩的决心,凭着“以诚待人,求真不欺”的真心,自己有能力做成这件事。
为了联络联谊、广交四海许姓朋友,使许氏宗亲提供相关谱系资料和资金支持,王道生认真而持续不断地与他们保持联系,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研究会成功地植根于许氏宗亲心中。王道生的联谊方法很简单:首先是自己走出去。1995年以来,他先后6次在全国十余个省市范围内组团74人次赴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参加世界许氏宗亲、世界昭伦宗亲、世界烈山五姓宗亲、亚洲烈山五姓宗亲恳亲大会。到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地的许氏宗亲会进行访问,与此同时还先后10余次到广东、深圳、福建、浙江、江西、北京、陕西等12个省市的40多个县、市许氏中走访调研、联络联谊。其次是请进来。19959月马来西亚吉隆坡雪隆许氏公会应研究会之邀首次来箕山寻根祭祖,开了许姓人祭拜许由始祖之先河。在此之后,他和研究会同仁又先后于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8年五次组织举行“世界许氏宗亲登封箕山寻根祭祖联谊大会”,共有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加拿大、韩国、日本、香港、台湾等海外8个国家和地区及广东、福建、浙江等20余个省市的许氏宗亲会及许氏宗亲代表1000余人参加。从而使祖地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单位也开始了对箕山许由文物遗迹的修葺和箕山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活动,箕山(许由山)发生了有史以来的崭新变化。第三是通讯联络。就是充分利用便利的现代化通讯手段,扩大联络联谊的范围,通过信函、网络、电话、传真等形式与海内外50多个许氏宗亲组织、数千名知名许氏宗贤建立了联系。很多虽未谋面,但神交已久的朋友遍及海内外。通过广泛的联络联谊而结交的海内外许姓朋友,为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有一件事情非常能够说明王道生先生为他所做的事业所付出的努力。一个偶然的机会,王道生知道了北京许占奎,便多次与他通信、连续寄赠资料,直到3年后才在北京与许占奎先生见面。许先生被打动了,他毅然说服妻子从家里出拿2万元,捐给了研究会,并说自己不为其他,是王道生为许氏文化研究而持之一恒的努力工作精神感动了我才出资的。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香港许智明、许嘉鎏,河南许长太、许琰、许公兴、许锡生,福建许谋池、许国山、许少冠、许水撰,浙江许明香,海南许明,新疆许时瑞,北京许世臣、许守聚、许正林等一大批有识许氏宗贤。
对于寻根联谊的初见成效,王道生说:“宗亲联谊广交朋友,说难确实难,说易也好办,关键是自己要把工作做好,研究有成效,同时有诚心、有耐心。我们现在所取得的一些成绩,究其原因除了我们自己不懈的努力工作外,更重要的是得到了海内外一批有识许氏宗亲和社会贤达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他们的慷慨资助,研究会就很难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瓜熟蒂落:许氏文化繁盛之势
姓氏文化研究,最终的落脚点是吸引海内外宗亲来祖地寻根祭祖和投资建设,而这也是从文化到经济的自然过渡。在王道生锲而不舍的努力下,许氏文化研究所带来的文化经济效应,正日渐显现。首先是大大提高了箕山、许由的知名度。研究会十五年来坚持不懈的研究、宣传、联络,使登封箕山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寻根联谊的日渐深入,登封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和单位以及海内外许氏宗亲,对箕山许由文物遗迹的修葺保护、道路建设、环境绿化等方面越来越重视,至目前已有政府、企业投资三百多万元修筑了通往箕山八公里长的水泥(柏油)公路,并同时对箕山进行了大面积的植树绿化。文物部门投资、许氏宗亲捐资数十万元,初步修葺了许由冢、许由庙,雕塑了许由汉白玉圣像等。在此基础上,“许由的传说”也被成功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且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次是有力地影响和促进了海内外许氏知名企业家来河南考察投资的积极性。2001年、2007年、2009年香港国际投资总商会会长许智明,先后三次率团来河南考察投资,签订了20多亿元的合作投资项目。并同时先后捐资近300万元,支持登封、许昌等地的教育及河南侨务、文化事业的建设。与此同时,厦门宝龙集团公司总裁许健康、上海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广州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香港中旅集团副总经理许慕韩等知名许氏企业家,也相继来郑州、洛阳、登封、许昌等地考察,投资数百亿元于房地产、旅游等项目。并同时还捐资二百多万元支持郑州、洛阳等地的教育事业发展。
这其中,得到许智明先生的赞许和投资,是王道生开展许氏文化研究工作中的一段佳话。当1999年,王道生得知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国际投资总商会会长许智明先生,多年来致力于慈善事业,曾利用香港国际投资总商会的平台,从光彩扶贫到慈善教育,发挥企业家的优势,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在国际上成功扮演了民间外交家的角色,捐款高达4亿多港币的事迹后,开始试着与许智明先生联络。他不但连续给其寄赠《许氏文化》报刊等资料,而且还将自己开展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的想法和工作不断以书信的形式邮寄汇报,通过数十次的联络沟通,终于取得了许先生的理解和认同。20014月,许智明先生慷慨捐资10万元人民币(2009年又再次捐资10万元)支持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事业,6月由于王道生的积极牵线搭桥,许智明先生即应河南省政府之邀,率领香港国际投资总商会考察团一行18人来河南省参观考察,签订了投资郑少高速公路及嵩山旅游开发项目协议,同时向登封及许昌等地捐资100万元人民币修建光彩希望学校。
现在,王道生最经常被人问起的就是,为什么自己不姓许却率先发起成立“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他总是耐心而不失幽默的说:“我首先要说明的是,大家不要把研究会和宗亲会划等号。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姓氏文化既然是民族文化,那就说明许氏文化谁都是可以研究的。实际上,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有很多姓氏文化研究专家,要么研究整个中国姓氏的起源、播迁发展的历史文化,要么专门研究一个或数个姓氏的文化。再说,我也不是特例啊,你看我省(河南省)的荥阳郑氏文化研究会的创始人、会长姓宋(宋国桢);鹿邑老子李耳与李氏文化研究会的创始人、会长姓张(张景致),他们不都是外姓研究他姓的典范吗?”听到这话的人大多都莞尔首肯。
现代社会,表面的功利和浮躁遮蔽了我们的眼睛,总以为无私、伟大、高尚等词汇离我们很遥远,但是看着一脸坚毅而风尘仆仆的王道生会长,顿觉语言的苍白。这样一个热爱传统文化并努力践行的普通学者,在自己平凡的人生轨迹上,正试着谱写出不平凡的音符,这音符或许不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但正是这微小的时间与空间索链中点点相继、滴滴相续的一环,足以让我们肃然起敬,敬他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敬他以献身许氏文化的满腔热情,融成的那条执著前行的溯源之路,凝重的文化之门,就此被缓缓开启!
    (原载《许由圣迹探访与研究》、《登封时报》,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7 08: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祝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22 06:05 , Processed in 0.0391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