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96|回复: 0

企业文化与人才管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4 17:24: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一代竞底者缺乏竞底的动力。

第一代竞底者大多出身社会下层,他们急需改变自身境况的强烈欲望,为他们的吃苦耐劳提供了巨大的心理资源。即使像李世民、曹操这样的世家子弟,在当年的乱世,也急需为自己寻找安身立命的位置,所以中国只有“乱世出英雄”,在所谓的盛世,中国何曾出过英雄。

由于是烂命一条,因此第一代竞底者很舍得对自己竞底;在创建了竞底组织后,他们也舍得对其他人包括下属竞底。

而下一代竞底者则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他们从来不需要对自己强烈竞底,也舍不得对自己竞底。一个只有100元的穷小伙,通过奋斗挣到100万,他的财富增加了1万倍;而一个继承了1000万的二世祖,即使努力奋斗,赚到了1个亿,财富也不过增加了10倍,他的个人生活质量不会有明显变化。显然他的赚钱动力,不如穷小伙的挣钱压力。

即使有些明智的竞底者,如李嘉诚等,将自己的孩子短时期送到外面,在别人的企业从基层干起,但周围人谁都知道,包括这些孩子自己也心知肚明,他们是“二世祖”,现在的“吃苦”只是一种特殊的锻炼,有了这样的心理前提作铺垫,这种锻炼就像作战演习一样虚假。

隋炀帝杨广就经历过这样的锻炼,最后的结果又如何呢?

谁都可以知道,在同样的条件下,靠作战演习训练出来的军队,绝对会被实战中拚杀出来的军队消灭。

因此在竞底组织中成长起来的“二世祖”,“N世祖”,也很可能被他们面临的、从苦干中崛起的竞底者打到底线。这就是香港家族企业“败家率”高的原因,这也是中国没有百年老店的原因。

C、既然竞底组织内部很难培养,或选拔出合格的下一代竞底者,那么能否从外部引入令人满意的对象呢?

很多中国竞底者出于理性和面子,强迫自己不要成为“武大郎开店,只用比自己矮的人”,他们也常常用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墓志铭“埋在这里的人懂得如何使用比他更优秀的人”来激励自己(如任正非就貌似如此)。

但实际上,由于竞底者固有的胸襟、气度和猜疑心理,由于竞底组织内部的安全机制不可能制度化,使得这种合适的对象难以引进,即使引进也难以生存,即使生存也必然发生人格的扭曲。

在中国,“太子”是一个职业风险极高的工种,康熙曾两立两废太子,就是明证。因为能干的太子,往往被视作当今皇帝的威胁,而不能干的太子,又会被认为不适合做接班人。

“伴君如伴虎”,下一代竞底者在老竞底者虎视眈眈的明察下,为了保障自己接班人的地位,不得不养成察言观色、惟命是从(至少表面上)的阴柔功夫,而血性、拼杀、急切、狂傲、执著、奋不顾身等竞底者本性,在长期的竞底式考验中荡然无存。

最后,当那个关键性的接班日子终于来临时,一个心理、人格被长期竞底的最高被竞底者,忽然成为最高竞底者,他所面对权柄时的手足无措,就可想而知。战国时期,国君新丧之时,往往容易招致外敌入寇,就是一个明证,因为此时该国的竞底实力最薄弱。

D、老竞底者对下一代竞底者的溺爱。

在中国历史上,下一辈胜过或相当于上一辈的著名人物,只有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但他们都是以文学家著称于世,不能算竞底者。其它不论是在军事、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30 03:50 , Processed in 0.0452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