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641|回复: 5

中华文化圣山——嵩山 (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8 17: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话嵩山 于 2011-3-28 17:59 编辑

中华文化圣山——嵩山

“嵩高维岳,峻极于天”。这是2800多年前,《诗经·大雅•崧高》中所描绘的嵩山。在中国的五岳名山之中,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境内的嵩山称之为中岳。其主体由太室、少室两山组成,东西绵延近百公里,好像一条沉睡的巨龙横卧在中原大地上。
从景观特色看,五岳中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而嵩山,它兼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嵩山荟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以其诱人的山川风貌,灿烂的古老文化,独特的历史演变以及天然的历史博物,在众多的名山大川中享有盛名。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最合适的就是——“奥”。这个“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嵩山有奥妙无穷的风景资源;二是嵩山似一部奥博精深的文化史册。中岳嵩山齐泰华而成其雄,俯河洛而助其秀,荟五岳之精华,纳三山之灵气,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于一体,集三教九流于一源,以其“奥”独冠五岳。
“绿文化”论认为,中国的风景名胜区是一种信息容量极大的园林类型,是多学科的综合体,认识它、管理它、使用它、欣赏它都需要尽可能具备多种知识。以嵩山为例,它就是一个永恒的博览会,一所综合的实验站,一座露天的艺术宫,集天文学、考古学、生物学、建筑学、地学、林学、美学及文化、艺术、体育、宗教等学科领域于一身;从旅行家到理论家,从小学生到退休者,无论是来观光游憩或是进行科学研究,都可以找到各自追求的目标。
嵩山是一座古老的山,让人浩叹不已;嵩山是一座神奇的山,使人浮想联翩;嵩山是一座文化的山,令人目不暇接,顾盼生辉;嵩山是一座奥妙无比的山,让人心神往,激情澎湃。
《诗经·大雅》称“嵩高维岳,峻极于天”,正当其辞。读中国文明史,你的目光会不由自主地聚焦在中原,读中原文化史,你的瞳孔会自然而然地定格在嵩山。嵩山以其优美的风景、奥博的文化向世人展示着名山的风范。在嵩山,每一砖一瓦都能触摸到历史的遗存,蕴含着文化的宝藏,每一草一木都能嗅到文明的气息。
嵩山文化圈: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
早在距今100万到1万年之间嵩山地区就有中华先民的活动,现已探明的嵩山东麓荥阳崔庙王宗店村北的织机洞、嵩山北麓巩义的神南沟、嵩山南麓登封的君召旧石器文化遗址就是证明。距今约9000年至7000年之间遍布嵩山43处之多的裴李岗新石器文化遗址,又是中华先民在此生活的证明。尤其5000多年前的中华始祖黄帝就诞生在嵩山东麓的新郑轩辕丘,这里又成为他活动并联合炎帝,建都立国,一统万邦之地。距今约4000年前的夏都阳城遗址,3600年前的商都遗址,3000多年前的西周姬旦测景台遗址,以及众多的古城古国,“它们在诸侯林立的时代,恰如众星捧月一样,分布在嵩山周围,与当时的大国一起,共同创造了嵩山的古老文化,为嵩山地区增添了无限的光彩”(许顺湛语)。嵩山更成为夏商周的立国中心,成为中国踏入文明时代,萌发中国治国之道和形成礼仪之邦的发祥地。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源头。环境考古学家周昆叔在数十次考察嵩山,研究了嵩山的山、水、土壤、生物、气候和位置之后,提出“嵩山文化圈——中华文明之源”的理念,他界定“嵩山文化圈应以包括伊川、登封、偃师、巩义、荥阳、新密、新郑以及长葛等周边县市的7000多平方公里地域。”在此基础上,他擎出了一面鲜明的“旗帜”:“嵩山文化圈乃是中华文化的发动机和孵化器。”这一论断,在中华民族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华人文始祖的勋业在嵩岳地区,伏羲文化和炎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前身。这里是伏羲女娲早年活动创世的主要地区。炎黄族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复杂演变过程。在中原聚居的众多部族之间,由于利害的冲突,部族之间的侵吞、兼并、融合、战争,经历了长期的斗争,直到黄帝集团始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由于黄帝部落的大发展,给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了辉煌业绩,从而奠定了华夏文明的牢固基础。以后,历经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的对河洛、伊洛平原以及整个中原文化的开发,便成就了中华民族古代华夏文明繁荣昌盛的壮丽景象。

从早期的仰韶文化历经龙山文化到二里头文化,反映了从黄帝的农耕、陶文化,尧、舜的农业开发,夏禹王朝的偃师二里头文化的巨大成就的取得,无一不是在以嵩山为中心的广大中原地区发展起来的。在嵩山余脉的风后岭周围,黄帝不仅出生、建都在这里,而且大部分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大活动和科技创造发明,都是在嵩岳地区进行和完成的。特别是夏王朝的族人,就是从嵩山(崇地)定居、繁衍、发展壮大的。大禹治洪水,划九州,就是从嵩山开始并逐渐推向全国各地的。夏王朝第一个都城,禹都阳城(今登封市告成镇)就在嵩山脚下,夏王朝最后定都斟郇 (今洛阳偃师),就在嵩山西北。夏的家室、族的活动遗迹,随处皆是。夏王朝的建立,把我国的上古史推进到了文明社会的新阶段。后经夏、商、周三代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艰苦努力,奠定了华夏民族的千秋大业,整个中华民族基本形成。

嵩山文化是中原腹心地区文化的代表。由此可见,嵩山文化区在炎黄文化及以后的华夏文化建立中贡献之重要。
帝王祭祀文化:书写嵩山史记
嵩山不墨千秋画。在嵩山这幅历史巨画中,既有三皇五帝豪迈的大手笔,也有后世帝王匠气的描绘。从夏、商、周开始,这里就成为帝王巡游祭祀圣地。战国以前,嵩山就被定为中华民族的“神山”。《山海经•中山经》有语:“太室、少室皆冢也。其祠之,太牢之具,婴以吉玉。”意即嵩山的太室山和少室山乃万山之祖,要祭祀必须用天子最高的“太牢”之礼,还必须用世上最精美的仪器作为陪祭品。在确立嵩山“神山”的地位后,嵩山就成为历代帝王祭祀的一个场所。中国的封禅制度也由此从嵩山开始。史书中第一个有确切记载进行封禅大典的是周武王。夏人认为嵩山是祖宗居住的地方,而周人认为是夏人后裔,所以把嵩山称之为 “祖山”。周武王灭商后到嵩山祭天有实物可证,在西安发现的 “天亡簋”,其铭文记载“王祀于天室”,即是最确切、最有力的佐证。
据对历代帝王亲至或遣使祭嵩山的调查,有确切记载从黄帝到中国最后一位帝王宣统,共有73位帝王祭祀过嵩山。从人文初祖黄帝到一代英主周武王,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到锐意改革的北魏孝文帝,从一代女皇武则天到创造“康乾盛世”的乾隆皇帝等,都在嵩山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历代帝王祭祀嵩山不仅确立了嵩山作为中华民族“圣山”的地位,同时也使祭岳文化成为中国古代礼制文化的一个典范。
帝王们各自书写了自己的嵩山史记,煌煌巨著印证了华夏民族根在嵩山,源出炎黄。嵩山以自身的灵气与精魂孕育了嵩山历史文化的奇迹,以自身的底蕴和风骨构筑了嵩山历史文化的圣殿。
宗教文化:三教荟萃映嵩山
嵩山地处中原,是历代皇帝巡游封禅、文人骚客游宴讲学之地,也是儒释道三教文化的策源地。嵩山乃河洛文化的发祥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0 10: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8 15: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9 16: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6 16: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1 10: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20 23:53 , Processed in 0.03529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