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出现文明之光的是烈日蒸晒、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养育的一片荒原。有一时期,人们曾认为文明的摇篮是尼罗河流域,但现在一致同意,最早的文明中心是苏美尔,也就是《旧约全书》中的“希纳国”(Land of Shinar)”,《全球通史》这样写道,开始了对人类文明的起源及其性质的探究。但是,我们不禁想问:“希纳”这个被认为是最早的文明中心的国度,与“鸡纳”在语音上是否存在着某种关联?会不会是不同的语言对同一名词不同的译读,就像“鸡纳”这个梵文被英文读成了China(中国),又被“鸡纳”人自己读为“支那”一样?
不管怎样,太多的线索,把“希纳国”与“鸡纳国”关联在了一起。比如,曾经在考古学界乃至整个文化界有一个风靡一时的说法:中华文明西来说。“西来说”认为,中华文明是来源于巴比伦的,中国人的祖先可能是古巴比伦人,因为有许多的考古学证据证明,早期的中华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虽然后来的研究证明,“西来说”是不成立的,因为文明传播的方向是恰恰相反的,但“西来说”坚实的考研学基础——早期中华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之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却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如今,中华文明由东向西的传播方向,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究竟是中华文明由东向西传播到了巴比伦,还是巴比伦文明由西向东传播到了中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