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中华五千年的辉煌
洛阳,创造了中华五千年的辉煌,值得中国人民尊敬;洛阳是位沧桑的长者,华夏第一城四千年一路走来,经历了八起八落,尝尽了人生百态;洛阳是无畏的勇者,无数次的战火使他成为废墟又从中顽强矗立起来;
洛阳是风范的王者,大度包容不排外
洛阳---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 华夏圣地 三彩故里 三教祖庭 丝路起点 河图洛书 华夏之源 山水旖旎 天下之中 古运中心 禅宗少林 北邙群冢 根在河洛
上古时期的洛阳---“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先秦时期的洛阳---“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汉魏时期的洛阳---“崤函有帝王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河洛自古富才强,汉魏文章半洛阳。”“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隋唐时期的洛阳---“帝业初起,崤函乃金汤之地;天下大定,河雒为会同之府。”“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长安重游侠,洛阳富才雄。”
两宋时期的洛阳---“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兴废。”“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人间佳节惟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
历史的洛阳---“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决眦斜阳里.品江山,洛阳第一,金陵第二。”
民族的洛阳---“辉煌祖宗业,永怀河洛间。”“根在河洛。”
洛阳,从来都是一个民族融合的汇聚点;
洛阳,从来都是一个文化沟通的融会点;
洛阳,从来都是一个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催生点;
洛阳,从来都是一个敞开胸怀的着陆点。
洛阳,历史不给它延续城池、宫殿、庭院的机会。堆砌在洛阳的夏、商、周、汉魏、隋唐城,成为一次次洗劫的必然
河洛文化,华夏之根文化。河洛地区,华夏人文之根。
洛阳,天下之中,九州上腴。其山川壮丽,控以三川,围以四塞,山河表里,阴阳和合。襟崤函而带大河,溯伊洛而登熊耳,背邙岭而望嵩岳。其人文炳焕,龙图、龟文昭其灵;周鼎、汉台鸣其盛。洛水之阳,列五大都城;伊阙之上,凿三千宝窟。四海腹心,天下忠直循良接踵而至;十三朝都会,华夏名贤奇才连茹而出。至今邙山上下,长眠无数王侯将相,才子佳人;海内海外,星散多少河洛儿女,中原古音?道学肇始于洛,儒学渊源于洛,经学兴盛于洛,佛学首传于洛,玄学形成于洛,理学寻源于洛。因此,洛阳是中华文化的圣城,中华文明的圣地。
张恨水的话说"洛阳,丰碑一般的城市,看尽了帝王之风采,看尽了荣辱兴衰,看尽了才子佳人,看尽了风花雪月。张恨水说:“洛阳这个地名,说到口里,就觉得响亮”洛阳有“花都”之称,同时也有“诗都”之名. 张恨水说,洛阳真的是个很男人的地方,她是枕在厚重的历史身上的。所以,风花雪月只是她的一个点缀。透过风情的外表,我们能感觉到她有力的脉搏。
我觉得北宋的洛阳是最美丽的·可惜没有人提及北宋时的洛阳·北宋几乎所有的文人官客都会到洛阳归隐,有近千处的园林,想想都觉得美··比当今的苏州园林不知多了多少·园林的名气也是苏州不能比的··邵雍 赵普 文彦博 范仲淹 司马光 二程 富弼 李格非等等·个个都是名人··随意出入这些名家的园子··想想都觉得惬意··人文气息更不必说··还有一年一度的“万花筒”节··
怪不得邵雍老夫子感叹道“我幸福,是因为我是人而不是动物,是男人而不是女人,是中国人而不是愚昧的人。我幸福是因为我生活在世界上最美丽昌盛的城市———洛阳。”
如果还有另外一个城市同时拥有三符(河图、洛书、八卦,伏羲得河图据之而画八卦)、三代(夏商周的都城)、三教(儒释道)、三学(经学、玄学、理学),则洛阳把中华圣城的称号拱手相让,如果没有,则洛阳却之不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