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寂寞 发表于 2014-12-6 23:59:49

旬鸡蘑菇汤
旬鸡蘑菇汤,又称七珍汤,是登封的一道名汤。主料是嫩鸡一只、小蘑菇、地衣、野金针、木耳、莲子、胡萝卜等,先除去鸡的内脏,剁成鸡块用盐腌30分钟,然后将鸡爆炒八成熟,加汤后放入鲜蘑菇、地衣、金针、木耳、莲子、胡萝块,配以茵香角、桂皮、厚朴、花椒、蔻仁等,再煮上20分钟,就成了一道最具营养价值的汤。此汤味道鲜美,肉烂汤鲜,对身体有大补作用。

想念你的嗳 发表于 2014-12-7 17:37:46

好详细的名吃荟萃啊

想念你的嗳 发表于 2014-12-7 17:37:56

楼主辛苦了啊:loveliness:

心情寂寞 发表于 2014-12-8 22:46:51

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腊八粥来自印度天竺,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俗称“腊八节”,在佛教称“法宝节”。
相传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又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腊八粥的习俗,已非佛门所专有,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春节年俗活动多是由腊月初八日喝腊八粥开始,正是“数九粥香,腊八醋浓”。腊八粥的配料相当丰富,像葡萄干、桂圆、莲子、薏米仁、桃仁、瓜子仁、花生、栗子、红枣等以及各种粮食、豆类。这一锅粥,营养均衡,尤其对杂粮摄取量过少的食客,真不亚于一次药膳。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腊八粥和腊八饭一样,是古代蜡祭的遗存。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腊八粥又和我国传统养生文化和美食文化结合,称为养生佳品。后来随着佛教的流行,腊日和释迦牟尼成道日融合,腊八粥也常被附会说成是来自于印度。古代天子或诸侯,在年终时候要举行祭祀八种自然神灵的仪式,称为蜡祭。蜡祭后来流行到民间,其习俗至今还有所遗存,北方的人们还要喝腊八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风俗,在宋代已十分风行。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盛。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
腊八粥的食材,除米外,还有花生、黄豆、红枣、莲子、白果、豆腐或油豆腐等食材。其他还有自选辅料的扁豆、红枣、桂圆、山药、百合,枸杞子、薏米、小米、其他豆类、红枣等。所谓“五味调和,百味香”。煮粥之前,要把油加热,再放米炒过,随后将炒过的米放进热水锅里煮,就可将花生等材料放进去。整锅腊八粥有黄亮的油条、白色的豆腐、红色的胡萝卜等,色彩鲜明,让人看到了就心生欢喜。
煮腊八粥,看起来好像是在处理饮食的问题,其实在制作腊八粥的过程当中,也是在让我们体会如何做事做人。吃腊八粥的意义,除了有纪念佛陀夜睹明星成道开悟的意义,还有:温暖、圆满、和谐、吉祥、健康、合作、营养、淡泊、方便、感恩、欢喜(以粥代茶)、结缘等意义。
这天在天亮之前要煮好粥,即“腊八粥”。 除了全家人要吃外,还要喂家畜,甚至连院中的大小树木都要“品尝”。即把树干用刀切开口子,将粥糊上去。预示着一年的百业兴旺、草木茂盛。但是,这粥不仅做法讲究,配料复杂,而且时间要求要在太阳发火(发光)之前完成,做饭人要随时掌握火候,不能夹生,更不能做糊,如果夹生,或做糊,就预示第二年要白忙活,很不吉利。 所以,有许多家庭后来就回避了,不做腊八粥,只煮稠米饭。于是也有说法叫“冬至疙瘩夏至面,腊八吃顿稠米饭”,也有家庭干脆改做吃饺子。求不得吉利至少保佑个平安。

                  腊八粥
 记得要熬一锅粥,在腊八的时候,尝一点淡淡的离愁,重温儿时的旧梦。记得要熬一锅粥,在腊八的时候,放一点浓浓的乡愁,回味童年的欢乐。母亲不曾告诉我,腊八粥该怎么做,故乡未曾对我说,怀念滋味是什么。腊八粥呀腊八粥,甜在嘴里苦在心口,忘不了母亲思乡的笑容。腊八粥呀腊八粥,热了胸怀香也浓,告别的故乡永远的温柔。

心情寂寞 发表于 2014-12-8 22:48:04


                  西瓜盅
                                     吴新顺?
西瓜盅在宴会上虽不占主要地位,但也享有一定的地位,因为它能欣起宴席最后的不可估量的一个高潮,譬如在宴席即将结束时,顾客都一个个口干舌渴,多么想喝点冷饮啊!就恰在这里,上了一道与宴席相融配合的图案和冰凉的又香又甜的西瓜盅,让人十分高兴,喝一口冰凉的西瓜盅冷饮,该是多么的清爽啊!?
西瓜盅上所刻的图案,不是虽心所欲,而是要根据宴会的性质而定的,例如是婚宴,应该是“丹凤朝阳”,“二龙戏珠”、“龙凤呈祥”等图案,是庆寿的应该是“庆寿图”、“松鹤延年”、“松鹤百态”等,是洽谈业务的应该是“熊猫戏竹”、“松竹梅”之类的图案,孩子考上大学请几桌亲朋好友庆贺一下,那就刻些“大鹏展翅”、“鹏程万里”“鲲鹏展翅”之类的图案等等,这样恰如其氛地融合了顾客的心理,所以宴席上会掀起一个最后的高潮。?
西瓜盅所雕刻的图案,可分为凹雕凸雕和镂雕三种。?
西瓜盅的选料,西瓜是个关键,要选用椭圆形西瓜,在七、八斤之间,而且在生长期要不断地翻动,也就是没有阴阳之分,个头匀称,没有任何伤疤,而且不是很熟的西瓜。?
凹雕是选好图案,把图案画在西瓜上,(或者不画直接刻在西瓜上),用高级木工槽刀顺着图案的画线刻成。凸雕是顺着图案线条的两边刻下去,然后把多余部分刮掉即成,好似把图以剪纸形式贴在西瓜上,镂雕是(最适合直线或曲线)把西瓜上的图案突出出来,是个立体图案,看起来新奇而幽雅。?
在雕中要集中精力,思想不能丝毫的抛弃,特别是镂雕,应该刻掉的差1毫米刀没走到它就不掉,或者不应掉的多向前刻了1毫米它就会掉。西瓜盅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中间的四分之一部分是雕刻图案的,上边四分之一部分是刻盖的(与图有关的图案)下部四分之一是底坐,就不刻了,把西瓜盅刻好后再刻个底坐,有三条腿(或四条腿)作支柱,把西瓜盅放在上边。?
西瓜盅刻好后,用半圆形槽刀戳一圈把盖揭开,把瓤挖出来,去掉籽,切成小丁,再用菠萝、梨、桔子、桃、红绿樱桃等罐头,加白糖、冰糖水和提前准备好的用白糖熬的凉开水,倒入西瓜盅内,加盖在冰箱里冻2小时,上席时,加几滴桔子精,薄荷精或其他香精均可。?
在顾客用完热菜之时,嘴里发干发渴,这时上个西瓜盅,喝点冰凉的西瓜水,吃点冰冷的各种罐头,浑身该有多么爽快和舒适啊!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登封名吃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