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寂寞 发表于 2015-5-4 11:07:12

登封绿意盎然中




来登封旅游的游客大多慨叹:嵩山太秃,因没有树而显得苍老。实际上,这是不了解登封,不了解嵩山。嵩山山体大多为石英岩,一眼望去,裸露的山体确实没有披上华丽的绿装。但你只走进嵩山深处,走上嵩山山顶,你就会发现嵩山是绿色的海洋,登封是绿色的家园。
太室山顶,从气象站到卧龙峰,那是一片什么样的景象啊?郁郁葱葱的松林、茫茫蔼蔼的山榆林、苍苍翠翠的栗子林,这无边的绿在山风中澎湃着,把浓郁的绿意挥洒在跑马岭、嵩山岭上。人们置身其中,仿佛进了天然氧吧,在静悠的森林中穿行,诗情画意油然而生。少室山顶,更是无边的原始森林,一条羊肠山道蜿蜒其中,如果一步误入岐途,就可能迷
路难归。森林中,挺拔的松树、挺直的橡树、青青的槭树等共同构成了绿色的世界。正是因为这些树的存在,少室山成了探险家的乐园,循着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的足迹,驴友们和户外运动爱好者竞相登攀少室山,使迷途难归的消息不绝报章。嵩山之绿在山顶,正如一代伟人所言“无限风光在险峰”。
走进嵩山深处,面对茂密的树林,你也会莫名惊诧,远望光秃秃的嵩山怎么变成了身披绿纱的俏丽姑娘?君不见,卢崖瀑布周围一片密林,花草繁盛,人称“卢崖仙荫”;老君洞附近一片苍郁,生机旺盛,天成其秀,无愧“无极仙天”之称;法王寺身处绿海之中,如世外桃源,有“御容仙园”之誉;莲花寺掩映于浓荫之下,绿树葱茏,有“莲花仙乡”之名;会善寺笼罩在绿雾之中,古木参天,号称“会善仙境”,这一处处森林胜景令游客流连忘返,赏心悦目,深觉造化之钟情。五朵金花的赞誉,恰如其分,它们靓丽了嵩山,让人有了回归自然的亲切和冲动。最美不过“心灵”美,嵩山之绿在腹心。
除了以太室山、少室山为主体的嵩山国家森林公园,登封其它山脉也是绿意盎然。徐庄乡的大熊山林区,大冶镇的香山林区已经荣膺省级森林公园,大冶镇朝阳沟林区已是郑州市级森林公园,君召乡的晋爻林区、唐庄乡的龙池林区也正在积极申报省级森林公园。这些林区和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五朵金花一样明珠般镶嵌在登封大地,滋润着这方美丽的土地。有人说森林是地球的肺脏,正是有这些“绿色肺脏”的存在,登封人民才有了充足的氧源,登封人民才有了建设山川秀美家乡的底气。
绿色登封,绿得有品位,绿得有文化内涵。遍布登封全境的古树名木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还是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每棵树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每棵树都记载了一段历史。嵩阳书院的将军柏,给人太多的惊讶和感叹。中岳庙的古柏和晋槐,给人平添了几多兴致。法王寺的银杏,在秋夜随着微风传出鸟鸣之音,给这所中华第一寺院罩上了神秘的光环。大塔寺的千年古槐,热情地欢迎着各位游客。少林寺的银杏、秦槐、千头柏的趣闻,使游客若有所思,会心微笑。初祖庵的六祖手植柏,是少林寺禅宗祖庭的见证。会善寺魁伟的古柏,虬劲的枝干似龙如凤。永泰寺的娑罗树和大叶杨被称为佛爷伞和旗杆杨,使人倍感神奇。箕山上的巢父槐讲述着尧访许由的故事,门头寨上的大橿树诉说着九龙王的传奇。古槐更是遍布登封的各个角落,嵩山广场的国槐,刘胡同的古槐,槐树坪、茶亭沟、三过尧、龙池、夏庄等村的大槐树都被人奉若神明。“千年槐,万年柏,论古赶不上老柿伯”,山村的柿树更是不可胜数,挂满枝头的红灯笼给了儿时的我们太多诱惑。
登封之绿,举目可及,田间路旁,风景迷人。曾几何时,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响彻人心。每年三月,都会激发人们的造林热情,人工林的面积不断增长,“河南省造林绿化十佳县市”的殊荣说明了一切,勿需赘言。公路两旁,绿色长廊,针阔搭配,乔灌结合,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绿色通道工程、观光大道建设,树立了绿色登封的良好形象。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生态林、公益林、经济林、用材林、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淮河流域防护林,名目繁多的造林项目,净化了空气,改善了环境,惠及了百姓,造福了子孙。“十山九秃头,十河九断流”已成为遥远的历史,打造生态登封,提升人居环境,正为全市人民积极践行。
“植树造林荫子孙,山头田间尽春风,鸟语花香惹人醉,登封绿意盎然中。”绿色的旗帜高高飘扬,绿色的声音响彻长空,绿色的绸缎铺满大地,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单位——登封,编织了一道道绿色的风景。
(2006年10月)

心情寂寞 发表于 2015-5-11 19:51:16

嵩顶观日出

元旦凌晨,为观新千年第一次日出,拥抱二十一世纪第一轮朝阳,我独自摸黑登山。形单影只,穿行在浓墨似的夜色中,穿行在飒飒作响的山林中,脚步和崎岖坎坷的山路对话,目光和温柔的月光交流,吟唱着谪仙人李白“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不觉已过了观音阁、峻极宫、中岳行宫、十八隈、三皇口,终于在凌晨六时整登上了峻极峰。

天爷庙、盘古殿、女娲殿、安阳宫都还在酣睡。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却听到了呢喃的交谈声。原来是洛阳工学院的七八个学生,为迎接新千年第一缕阳光,昨天傍晚上山,在嵩顶蜷缩了一夜。虽冷得直跺脚,但充满期待的心情却洋溢着自豪和自信。我深受感动,不由赞叹:“年轻真好!”
晨曦初现,我们站在峻极峰巅等待。一会儿,又上来了一群学生,是郑州财税学校的。等待是漫长的,而空中的残月却不解人意,依然和他的牵马童悠闲地蹒跚,嫦娥仙子,你难道就那么留恋人世?沉缅于过去将失去活力,新的千年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期待着新的朝阳。
东方的天空,层次分明,上边是浅蓝色,下边是乌青色,我和年轻的学生们都在为即将显现的雄浑瑰丽的景色而欢呼,内心荡漾着燃烧的情愫。而那黑云却很浓厚,狭长的云带正襟危坐,肃穆庄严。山风早已歇息,嵩顶的松树棵棵直立在那里,一丝发抖的声音越颤越细,细到没有,万籁俱寂。我们注视着那黑带上空,等待着那奇迹。
群峰肃立,醒忪朦胧的面目逐渐清晰。黑云上方出现了鱼肚白,游动着一线微明,继而是清冷淡蓝的晨曦。渐渐地,黑带和浅蓝的云彩中间有了一片微黄。不一会儿,黑带上半部呈现出了磁蓝色的光芒,正想着扶桑树上的金乌大鹏鸟,“太阳出来了”,猛一抬头,黑青色的云带里已显出一道细细的微红的抛物线,一看表正是七点四十分,虽说她姗姗来迟,但终于满足了悠长的渴盼。那道抛物线变成了暗红的舌尖,极力地向天穹伸展,似乎要摆脱黑云的纠缠。渐渐地,浅红的弧、桔红的弓、鲜红的半圆,半圆中间还有一片桔黄。倏地,半圆冲出了黑带,却没有立即光芒四射,好像肩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努力上升,那片桔黄也随着圆面的扩大而增大了。终于,一轮朝阳跳出了“大海”,浮在黑带上,好像放在藏青色瓷盘里一个熟透了的苹果。“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这个杰出的画师在千年之始创作了这么一幅静美的国画。没有预想中的绚丽和缤纷,只有这柔水般的意蕴。
太阳出来了,学子欢呼着,跳跃着,争相拍摄那轮红日,争相留下这激动人心又颇具纪念意义的瞬间,争相把倩影定格在嵩顶上。此情此景,一代伟人毛泽东那宏亮的声音不禁又萦绕在耳畔:“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新世纪第一轮太阳已把金色的希望播洒在群峰上,也播洒在青年学子们微红的脸庞上。阳光四射,青春的活力四溢,这不正是激情的火种吗?它点燃了年轻这堆篝火。朋友,让我们在朝阳的沐浴下,让我们的智慧鲜活地生长吧,让我们的拼搏响亮地拔节吧,让我们年轻这份财富不断地增值吧。
有缘千里来相会,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和这些年轻学子互祝新年愉快后,我又到霞光笼罩的会仙峰寻胜去啦。

                         (2000年元月)

心情寂寞 发表于 2015-5-11 19:51:26

夜赶九龙圣母庙会

知道九龙圣母庙会是几年前的事啦,从《登封报》上看到时,引起我注意的是九龙圣母庙会是在晚上。当时报纸上说是“夜摸会”,令人不免联想起陕西一个山区的“棒槌会”,因此也没十分在意。今年,登封市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正式启动,九龙圣母庙会也是其中一个项目,为弄清九龙圣母庙会的真相,感受庙会的气氛,就和几个朋友相约去赶庙会。
农历五月十四日,我们乘车前去唐庄乡九龙圣母庙。车将到王河村时,文化向导冯金河老师已在路边等候我们。在车上,冯老师告诉我们,每年庙会都很大,方圆几十里地的人都来赶会,最多时有几万人呢。可不,还不到中午,往庙上去的人已经络绎不绝了,我们在翟营村九曲龙王河边找了一个凉爽的地方歇息,在冯老师娓娓动听的讲说中等待黑夜的降临。经过冯老师考证,九龙圣母庙会是“四合一”的庙会,一是麦子丰收过后的庆祝会,二是祈求九龙圣母和九龙王降雨以保秋季收成的祈雨会,三是请九龙圣母和九龙王保佑全家平安、幸福的祈福会,四是男女青年趁纳凉之机谈情说爱的甜蜜会。虽说王河村南有个卓立独挺的山峰,形似棒槌直立,但现在庙会显然没有旧时代的蒙昧色彩。
夜色终于在人们的期待中来临了,没有任何奢华的昼夜交接仪式,三岔口的灯火就开始辉煌起来。人们从东西两个方向涌来,车水马龙,卖小吃的招揽着生意,交警忙着维持秩序,机动车被劝阻停在较远的地方,以免导致水泄不通。年轻人骑着摩托驰向翟营村,更多的人则是步行,或成双结对,或三五成群,爽朗的笑声不断从这些红男绿女中荡漾开来。在小吃摊上匆匆吃过晚饭,我们也融进了人群,穿过翟营村向九龙圣母庙进发。
沿着九曲龙王河西岸的山路进发,崎岖、蜿蜒、高低不平都被小心翼翼所代替。我们向山上进发,有人已经从山上下来了,山路狭窄,相互礼让着侧身而过。在电灯的照耀下,经过半个小时的摩肩接踵的跋涉,我们到了九曲龙王河大拐弯的河谷,河道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石头,冯老师用电灯照着让我们看龙神脚印,并给我们演示踏石过河的技巧。汗流浃背的我们在一个水潭边找个石头坐下休息,冯老师又给我们讲起了门头寨的来历及与其有关的传说,魏庄王、赵匡胤、乾隆等历史人物的形象被他生动的讲述激活了。河道里到处都是人,有的在谈天说地,有的在大小不一的水潭里捉鱼,有的仰脸望着四周的山峦。习习凉风拂却了汗水和疲惫,在山间不知名的小虫的鸣叫声中,月亮从门头寨北侧露出脸来,像一个顽皮的小孩趴在墙上向邻居家探望,先是露出黑发,渐渐又露出眉毛、眼睛,扫视着整个河谷。天真无邪的他充满了好奇,而无意偷窥人们的隐私,也只是那么一会儿,他的小手没劲了,又悄悄从墙头上溜下自家的庭院。河谷又恢复了黝黑,在诠释着庙会的神秘。
越过河道,我们顺着河东侧行进,前方帐篷的灯光无意中将人群包裹起来。卖香烛、黄裱、饮料的小摊渐次增多,河道中欢乐的人群已从我们心中退出,我们相互鼓励着开始攀山。上上下下的人们,荧光棒、电灯交互辉映,组成了光的长龙。许多光源交织着我们的期待,庙上的板鼓声敲打着我们的渴望。捏腰爷庙与我们擦肩而过,白龙潭、会龙潭、虬龙潭在我们脚下跳跃,高高在上的九龙圣母庙已近在咫尺了,像一座灯塔指点着我们排除万难到达最高点。冯老师打着电灯让我们仔细观察了龙爪石径,他还从地质的角度讲解这种浪成波痕的成因。险要处,我们摸着山石“爬山”,偶而还和一些携手下山的情侣逗趣,在一些姑娘的撒娇和轻嗔中体悟着“夜摸会”的含义。
九龙圣母庙因势随形,座东朝西,九龙圣母庙香火非常旺盛,在缭绕的香雾中,有的在用黄裱团莲花,有的在用金箔折叠元宝,有的在焚香叩拜,有的在唱经歌,香火熊熊,映亮了他们虔诚的脸庞。这不能简单地给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因为这绵延的信仰里寄托了更多的无奈和良好的祝愿。最吸引我们的还是九龙圣母殿南的露天剧场,说是剧场,最多不过十五平方米,十几个人围在一起,没有鼓、镲、笙、锣,只有板胡伴奏,几个人轮番演唱,一出曲剧,一出豫剧,把庙会的气氛不断推向高潮。来自巩义的一个老者唱得最为出色,在人们的掌声鼓动下,一连唱了五六个段子,晶莹的汗珠沁出了内心的欢愉。旁边还有一组唱河洛大鼓的,但终究不能抵挡住戏曲的诱惑,也加入了听众的行列。在灯光、炉光、照相机闪光灯的交互辉映下,老者心中的那盏灯也亮了,把他的这个夜晚照得红彤彤的。实际上,今晚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它们用光亮缀合了种种秘密,向人们投射着一种希望,就像寓言一样含蓄、像宋词一样婉约、又像唐诗一样豪放的希望。这种希望写在每个人的脸上,也写在每个人的心上,不需要作过深的探究,九龙圣母最清楚,但可能永远也不清楚,她只是默默地注视着来朝拜她的芸芸众生,通过一种神秘的感应来表达她的思想,来抚慰众人的心灵。
月光从南面山丫口漫射过来,我们转身来到九龙王殿,殿前卷棚下坐满了人,砖砌的八卦炉内火焰更炽,火光和月光很友好、很默契地交谈着各自的感受。月光流淌在倒拜沟内,九龙王殿前山崖下几个人在表演河南坠子,流畅的唱腔和凉爽的山风交织在一起,将人们引领到了不曾被世俗污染的纯洁的夜里。第一次赶庙会的人看到什么都很新奇,抄着殿柱和神龛上的楹联,“北望洞连洞,南眺峰依峰”,今夜眺望到的都是被月光镶了金边的浓墨,“祝八方五谷丰登,祈四时风调雨顺”,人们的心愿赋予了九龙王神圣的职能。仔细体味的话,你就会发现小农经济时代神灵的重要作用,人们的愿望也无非是为了生理肌体的需要,食能裹腹,衣能蔽体,事事顺心,家庭和睦,一生平安足矣。
夏夜是炽热的,让人烦躁的,而置身于庙会,听到的只是一片片窃窃私语。这是无数人的声音,这是大众的声音。这些声音来自庙周围的人,来自庙前石板路上躺着、坐着的人,来自庙下黑龙潭、飘花池边仰望天空的人。循着声音往下一看,不由发出了惊讶的浩叹,人多极了,几乎占满了能坐住人、躺住人的空间,说密密麻麻一点也不为过,只是看不到人的脸,偶而有人打一下电灯,也很难寻找到人与人之间最小的距离。视线的交叉、碰撞、躲闪,我们和他们交流更多的是一种理解和安慰。印度诗人泰戈尔有句诗:“我黑夜扬帆来到人生的宴会上。”我理解人们在庙会这道大宴上充分享受人生的心情。他们有的就像几十年前躺在打麦场上一样来回味丰收的快乐,有的就像依偎在公园里的石凳上一样来体味爱情的甜蜜,有的就像躺在自家平房上一样来品味生活的幸福。我们的摄影师问我可不可以拍摄这壮观的场面,会不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我说:“这里有的是淳朴和友情。”摄影师王先生就支起三角架专注地拍摄起来。照相机的闪光撒满了整个河谷,人们的欢乐也浓缩到到了这更小的空间里。摄影是光的艺术,月光虽然藏在了大山的肩膀后,但警觉的电灯光和闪光灯的互射为我们提供了对焦的良机,使我们充分感受到这来自古时的庙会的浓厚氛围。摄影师的目的是明确的,他不仅希望留下瞬间的真实,他还希望人们都像影视明星那样光彩夺目。偷窥隐私、侵犯肖像权在这里根本就是多余,因为夜晚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大,尤其是人们心灵世界变得更为广阔。
这是我们祖先无数次经历过的夜晚,今夜来赶庙会的人要比天上的星星多得多。李白如果来到这里,他肯定不会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地感到形单影只了;王维如果来到这里,他也不会再“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地感到孤独苦闷;杜甫如果来到这里,他也不会“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地怀乡思亲。我想苏东坡如果来到这里,可能要高吟“但愿夜长久,千人共婵娟”了;郭守敬如果来到这里,可能要将在这里纳凉的人们放置到自己精巧的简仪上,让平凡的人们从属于自己天空上寻找更多的自由和幸福。在这里,月光使每一个人都得到柔软的沐浴,在这里,时间和文化从遥远的历史伸向了我们的内心。我们坐在这山间有限的空地上,捡拾着自己弃掷到乡间的童年时光;我们置身于这欢乐的夜晚,咀嚼着从未体验过的真实;我们倘佯在庙会上,在火光与灯光的交织中、在喧哗与低语的倾诉中充实着我们的生活内核。
河谷里年轻人多,庙周围老年人多,返程中我们得出了结论:九龙圣母庙会,是老年信众的祈福庙会,是青年人的狂欢庙会,是有情人的爱情庙会,实际上也是山乡的一个文化庙会。月亮又悬挂在睡佛的脖颈上空,组成了一个圆满和缺失非常谐调的构图。
告别了冯老师,我们相约明年再来。
(2005年7月)

心情寂寞 发表于 2015-5-11 19:51:36

仰望嵩山

多少次仰望嵩山,感受她的巍峨,感受她的伟岸;多少次仰望嵩山,感受她的神奇,感受她的奥秘;多少次仰望嵩山,感受她的几番隆起沉降,感受她的几番沧海桑田。
仰望嵩山,宙、代、纪、世这些地质年代单位名词就会涌入我的脑海;仰望嵩山,群、组、段、层这些地质地层单位名词就会跳入我的心湖。仰望嵩山,嵩山群、登封群、五佛山群,这些地质专有名词,就会在我脑海中起舞;仰望嵩山,罗汉洞组、马鞍山组、五指岭组以及扳倒井灰岩、关口砂砾岩等富有嵩山特色的地质名词就会在我心田中翩跹。
每一次仰望嵩山,我就会有良多感慨。我生长在嵩山脚下,我渴望成为有嵩山气质的男子汉。小时候,爷爷对我说,我们的家乡嵩山地区以前是一片汪洋大海,大海的中心在胥店东面的海渚村。当时我很迷惘,我怎么也不能把高大的嵩山和浩翰的海洋联系起来。长大后,才知道地球的年龄已经有46亿年了,在这46亿年中,因为地壳运动,地球表面不知经历了多少次陆地和海洋的轮番交替,我们嵩山地区自然也不例外。据有关资料表明,嵩山大约开始形成于36亿年前,寒武纪时期,嵩山地区由陆地变成了海洋,又由海洋变成了陆地。中奥陶世下马家沟组沉积时期,海水从东北方向侵入,嵩山地区再次成为海洋,上马家沟组沉积早期,嵩山地区又一次成为陆地。中石炭世本溪期,海水又从东北方向侵入,嵩山地区再一次沦为海洋,海水时进时退。晚石炭世山西期时,嵩山地区又成为了陆地。二叠纪之初,中国东部发生海侵,嵩山地区又一次变成了海洋,成为半闭塞的海湾,到二叠纪晚期,嵩山才最终结束了海洋的历史。嵩山就这样经历了四次沉浮,经历了四次磨难,才有了现在的模样。仰望嵩山,我才知道人生也需要反复的磨练,只有百折不挠,才能像嵩山一样峻极于天。
每一次仰望嵩山,我都会有惊奇的发现。三皇寨的石林景观令人惊叹,从侧面看,就像书籍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称之为书册岩恰切不过。鸡鸣峰、悬练峰的倒转褶皱雄伟壮观,使卢崖瀑布的岩层成为横卧的弧形,使人赞叹连连。玉柱峰南侧山崖和北面的颜色略有不同,而谁知它们竟然有七八亿年的差距。石船北面玉柱峰下浑厚的石英岩夹杂着砾岩,下部却是片麻岩,那条明显的不整合界面使人浮想联翩。少林水库附近,暗红灰紫色的岩石覆盖在厚层粗粒石英岩之上,这一条不整合界面也引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想。少室山白云峰、白鹿峰、钵盂峰,下部是直立的石英岩,上部却是呈紫红色的横向砂页岩,而它们却浑然一体地构筑在一起,大自然的造化就是如此神奇,使人啧啧赞叹。少林寺西五佛山上那五个佛像惟妙惟肖,而谁知那五个佛像却居然是重力滑动构造的主滑面,使人流连忘返。仰望嵩山,不经意间,就发现了云峰虎啸、雄鹰观瀑、天狗吠日、石笋闹林、擎天石柱、李白望月、孔子问礼、菩萨打坐、北京猿人等奇妙的景观。每一次仰望嵩山,我都会为我的发现欢呼雀跃。
每一次仰望嵩山,我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我们的嵩山地层地貌发育齐全,别的地方有的我们也有,别的地方没有的我们还有。我们嵩山广泛分布着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这三大类型岩石,我们嵩山有地质运动形成的全省屈指可数的煤、铝土、硅石、耐火粘土和麦饭石等矿藏资源。我们嵩山有三次前寒武纪地壳运动所形成的构造形态极其典型的不整合遗迹,我们嵩山有我国研究程度最高的寒武系剖面之一的关口至窖粮坑剖面。七代同堂的地质奇观使其它山脉黯然失色,三大运动的地质构造使其它山脉自愧汗颜。我们嵩山也有岩溶地形,禹洞就是一个大溶洞,石淙河还有“天中小桂林”之称。我们嵩山也有第四纪冰川,卢崖瀑布就是冰川掘蚀而成的典型冰坎,跑马岭、嵩山岭就是冰川向后啮蚀而成的刃脊。地质学家在我们嵩山创立了重力滑动构造理论。对嵩山情有独钟的马杏桓教授曾致信国际文化与自然遗址保护委员会地质及古生物遗址工作组中国执行委员潘江:“嵩山地区地质现象中最可贵的是它的重力滑动构造,这是世界上最宏伟的,也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晚前寒武纪重力构造虽然西南非也有,但不如中国嵩山精彩。”仰望嵩山,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每一个嵩山人骄傲啊,我们嵩山拥有了很多光彩夺目的花环,我们嵩山不仅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我们嵩山还是首批国家地质公园,我们还有望成为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每一次仰望嵩山,我的眼前就会出现一系列地质学家可亲可敬的面孔,我仿佛看到他们行走在嵩山的各条山道上,我仿佛看到他们拿着工具在嵩山的各个角落实地作业。1936年,原开封地质调查技士曹世禄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嵩山,开始了嵩山现代意义上的地质调查。1950年,河南省地质调查所组织了规模空前的地质调查,韩影山、冯景兰、张伯声等人不辞辛苦地来到了嵩山,张伯声教授在嵩岳寺西南沟发现了登封群片麻岩和嵩山群石英岩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他把这种关系代表的造山运动命名为嵩阳运动,他指出这次运动虽然大范围上与五台运动相当,但它的时限跨度要大于五台运动。1954年,西北大学的张尔道教授不远千里地来了,他把五佛山群与嵩山群之间的不整合界面所代表的那次褶皱造山运动命名为中岳运动,他使我们知道了中岳运动是嵩山地区地质发展演化史上最重要的构造事件。1959年,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专家王曰伦、王泽九等教授也满怀信心地来了,他们走向了嵩山深处,通过细心的观察和研究,证实并肯定了嵩阳运动和中岳运动,王曰伦教授还把五佛山群和寒武系关口砂砾岩之间的不整合界面代表的褶皱造山运动命名为少林运动。北京地质学院还有一位可敬的马杏桓教授,从1957年开始,不知多少次来到嵩山,有一次他为上山工作,搭乘农民运石头的拖拉机,竟然被不知内情的车主赶下车,凭借这种强烈的事业心,他创立了重力滑动构造理论。中国科学院院士索书田、郭铁鹰等也为嵩山地质研究倾注了毕生精力。仰望嵩山,他们好像还在辛勤作业。仰望嵩山,这些地质界的学术巨擘就仿佛一座座山峰,定格在嵩山之巅。

啊,嵩山,三大地质构造运动成就了你伟岸的形体;啊,嵩山,七代同堂抒写着你琳琅满目的胸怀。仰望嵩山,褶皱、断层像如椽画笔勾勒着你的筋骨血脉;仰望嵩山,向斜、背斜像生花妙笔描绘着你的千姿百态。啊,嵩山,“天然地质博物馆”、“地学百科全书”,这些称号展示着你无人企及的内在。仰望嵩山,我为你喝彩,欢呼你的亮丽风采;仰望嵩山,我向你致敬,感谢你给了我们登封无尚的荣耀和多姿多彩。

(2003年11 月)

心情寂寞 发表于 2015-5-11 19:51:46

后记

嵩山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黄帝、尧、舜、禹等人文始祖的重要活动地区。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崇山”、西周时称 “岳山”。周武王以嵩山为天室,曾祭祀嵩山,开创了封禅的先河。周平王迁都洛阳以后,因周公营建东都洛邑时,通过日影观测,测定嵩山脚下的阳城为天地之中,再者因嵩山位居中央,左岱(泰山)右华(华山),故始称嵩山为中岳。
嵩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嵩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深厚,嵩山被历史学家称为天然历史博物馆,被地质学家称为五世同堂的地学百科全书,天文文化、地质文化、武术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少林文化、大禹文化、女皇文化等作为嵩山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全国都影响甚巨。嵩山佛道儒三教荟萃,山水林交相辉映,风景优美,物华天宝。嵩山脚下、登封境内有华夏第一都城——禹都阳城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在五岳和全国各县市中首屈一指,令人惊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者们认为中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缩影,嵩山文化是中原文化的精华,并认定“嵩山是世界东方的奥林匹斯圣山”。近年来,有专家提出了“嵩山文化圈”的概念,认为嵩山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还有学者提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嵩山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再加上“一千年文明看北京,三千年文明看西安,五千年文明看中原,八千年文明看嵩山”的说法,嵩山遂确立了中华民族文化圣山的地位。
作为嵩山文化的爱好者,嵩山在我心目中异常高大,她使我魂牵梦绕,使我心有所系。生长在嵩山脚下,我对嵩山有无限的依恋。上小学后,“嵩高唯岳,峻极于天”就深深印入了脑海。初中毕业时,何天保老师带领我们攀登嵩山,从此与嵩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参加工作后,曾一度执教旅游班,对嵩山更是情有独钟。李振中老师的《嵩山旅游》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书中的“嵩山上有七十二峰,下有七十二寺,七十二峰峰峰有名,峰峰有典,峰峰诱人,峰峰峻拔”深深吸引着我,登嵩山、赏美景的想法遂油然而生。最初,因工作单位登封职专地近箕山,每年都要登两三次。调入登封一中后,就和其他老师结伴常登嵩山,一般是一周一次,有时一周两三次,更甚者,2004年“十一”长假,天天在嵩山上畅游。一次,在史料中见到宋代的刘几隐居嵩山时,常登嵩顶,每次返回后就在峻极中寺殿壁上画道记数,共登嵩顶七十五次,是登嵩山次数最多的古人。有古人作典范,登山更有了动力和乐趣。
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登山是我的最爱。登山是无需投资的健康运动方式,灌瓶水就可出发,在山上云游一天,快其所哉。放松心情,放飞心灵,充分吸氧,自我减压,登山的好处实在一言难尽。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说,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说,“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此言不虚,登山时,不带手机,抛却一切俗务,不被琐事所累,那种幸福感无以言表。登山是一种乐趣,身在山林,亲近自然,望云卷云舒,观花开花落,此一乐也;徜佯在天然氧吧,闻鸟语花香,看蜂飞蝶舞,此二乐也;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吐故纳新,养颜排毒,此三乐也;与山友有说有笑,有玩有闹,不经意间,夕阳西下,月出东山,此四乐也;偶有所感,提笔记之,得一佳句,会心一笑,此五乐也。登山是一种境界,“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登山而登山,为出汗而登山,为打发时光而登山,锻炼身体,健康体魄,把登山作为人生历练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登至绝顶,居高望远,豁然开朗,身心愉悦,把登山作为追求成功的一种体验,是一种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攀崖而上,历经艰辛,终至绝顶,庆幸之余,感谢上苍的恩赐,感谢山友的相助,或另辟蹊径,登上盼望已久的山峰,把登山作为领略探险之趣,发现之乐,以登山来感受温暖友情、温馨亲情,当然也是一种境界。
一次次登山之乐,一次次欣喜收获,一次次文化体验,十二年来遂有此书。对嵩山感情至深,故多以“钟岳”为笔名,继《钟情嵩山》之后,又以此书表明心迹,也算是对养育我的嵩山山水的报答。此书得以问世,要感谢常伴我登山的王聚乾、程明智、曹书敏、冯铭鑫等山友,要感谢为我作序的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散文选刊》主编王剑冰先生,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张鸿声先生,河南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嵩山文化研究专家郑泰森先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郑州市民协副主席吴长军先生等,要感谢为本书题字的著名文学评论家、河南省文学院名誉院长、省文联兼职副主席、省作协副主席孙荪先生,郑州大学研究生院教授翟本宽先生、郑州市文联副主席钟海涛先生、郑州市书协副主席孙永茂先生、中国少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毛鸿雁女史、郑州市楹联家协会副主席杨永贤先生等,还要感谢为本书付梓忙碌奔波的侯发山先生、中国文联出版社的编辑。还有不少老师、朋友都为本书的问世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一并致谢。
因水平有限,拙作难免有诸多疏漏,如果能得到各位老师、文友和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不胜感激之至。

                      作者2007年8月于紫云居

心情寂寞 发表于 2015-5-11 19:52:11

完!!!:lol
近期开始 更新天中系列!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嵩岳烟雨